2018-12-06 11:13:25
來源:昆明家居圈
他深耕云南的漫長時光里,為家裝行業做了非常多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探索;他培養輸出諸多人才,推動了互聯網+家裝的探索;他在大家一窩蜂都追求高周轉快利潤下提出的大宅“慢設計”理念。中策裝飾(集團)總裁 林帝兵,二十多年來默默耕耘,對云南家裝界乃至西南區域都產生了潤物細無聲的積極效用!
《楊傳書會客廳》第一期,在春城昆明招銀大廈9樓的招商銀行私人銀行中心會客廳與林帝兵對話。
定義自我:遷善 誠信 自律
楊傳書
雖然私下作為好友,我對您過往的經歷已經有了一些了解,但是今天想找一個更為懇切犀利的切入點開始對話。首先,請您用三個關鍵詞來定義自己。
林帝兵
用三個關鍵詞定義自己,第一個詞是遷善。遷善包含了人內在的品格和素養,還包含外在的能力和知識。遷善使我一直保持對新事物探索的熱情,久而久之,我擁有跨行業跨品類的五六十個不同專利。第二個詞是誠信,對誠信保持自己的標準,認為誠信是要保持由內到外的、從企業內部到外部客戶的一致性,中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和這種一致性的誠信分不開。第三個詞就是自律,比如吃素和堅持信仰,經歷漫長歲月,發現自律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楊傳書
林總剛才也提到了關于對信仰的堅持,您是否能聊一聊在您怎么形成信仰的,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影響較大的人或事?
林帝兵
這是我第一次公開交流這個話題,第一次對信仰有概念來源于母親的影響。從小跟隨母親堅持宗教信仰,長大后自覺地有信仰甚至加深是因為發現內心有信仰的人會很強大,會讓自己更寧靜、更成熟,不會執著于社會性的名利。所以,信仰不是單純的相信某些精神物質,我更愿意理解為信仰是一種智慧,它使你包容生活中的困難和障礙,讓你的人生更豁達、更有高度。
在成長方面,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大。父親雖然內向但是交友廣善,每年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家里都有客人拜訪,而且父親為人正直仗義,五湖四海的朋友也真心待他。印象中,小時候家里蓋房子,只有三個人是出了工錢的,另外百來號人都是放下工作、放下農活來家里幫忙蓋房,有的甚至住在家里前前后后幫忙了一年。長大后才明白得到無償幫助的背后其實是父親做人的態度,這些態度影響了我,這是其一。
其次,從小到大感受到父親的動手能力特別強,大到蓋房子小到修單車都喜歡親力親為。久而久之,我在遇到問題時也愛自己先去琢磨、探索和創新。
云南家裝界的教父
楊傳書
談到林總繞不開一個話題——家裝,您在我心目中是云南家裝界的教父。“教父”這部電影被很多人封為“男人的圣經”,我認為能稱得上一個真正的教父有幾個特征——自我修養、德高望重、門生眾多、社會或行業責任貢獻。那么您剛入行時是怎樣的心態?為什么入行家居?
林帝兵
坦誠講,早期入行的根本原因是為了解決生存,所以當時不論進入哪個行業都會全力以赴,并不是選擇進入家居行業而是順勢而為。
楊傳書
一個人成功之后往往會有很多故事,如同封建社會的皇帝總是帶著很多祥瑞。您剛才這段話對年輕人選擇就業來說是很實用的,任何人的起點不用那么高大上,只要當你選擇了之后努力去做便會有收獲。
之前您創辦的中策,近幾年您還付出很多心血創辦庭好的,請您從您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一下中策和庭好的。
林帝兵
創辦中策至今已經23年了,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都是在經營發展中逐步形成的,初期中策有一種“偏執”:努力把家居生活打造到極致。為了達到目的,在別人大量考核產值時,中策選擇考核產品質量。質量是本產值是末,比如行業內很多家裝公司都是先買后看,而庭好的平臺建設的模式是先看后買,如果把產品做好,服務好客戶,員工便會產生很強的自豪感和被認同感,繼而推動完成工作,愛上工作,賺錢便是自然的結果。
庭好的是一個正在建設和推廣的線上平臺。近幾年見到了許多坑蒙拐騙的行業惡態,于是創立庭好的平臺,意在改變不合理的家裝行業規則。比如行業內很多家裝公司都是先買后看,而庭好的平臺建設的模式是先看后買,這種模式避免了客戶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支付一大筆錢,后續家裝過程中不滿意的情況得不到調整的狀況,庭好的平臺讓家裝客戶更簡單更透明地去選擇更安全的交易,更好掌控自己的家裝。
楊傳書
隨著商業邏輯的改變,我們會發現極端、偏執等詞的詞性發生了變化,如果不做到極致,不偏執,就沒法做出尖叫的產品和服務。中策這么多年來對設計和居家生活所堅持的“偏執”,追求的極致,正塑造了它的成功。而庭好的這個平臺的建設,我認為是您的社會責任感的放大,您希望所有的裝飾公司都能服務好客戶。
家裝界的老兵 互聯網領域的新兵
楊傳書
身處家裝和互聯網這兩個板塊,對他們的現狀和未來的狀態有沒有什么想法?
林帝兵
家裝和互聯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,在家裝領域干了二十幾年,算是老兵,但在互聯網領域才接觸了幾年,只能算是入門的新兵。
家裝市場在擴大,但是屬于家裝公司和傳統零售的市場份額是不斷在被擠壓的。近幾年,家居產業鏈中傳統零售從業者會感覺寒冬期來臨,甚至有些媒體報道和分析中提及未來五至十年中消失50%-70%的從業公司。目前整個家裝產業鏈在聚焦,往精裝、整裝、軟裝的套餐化等方向發展,未來市場的活躍度會降低,大部分的市場會收縮到少數的企業中。
互聯網不是單純的行業或產業,更多地理解為一種技術手段,可以用在多行業、多領域。目前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很多產業鏈當中,但在家居領域還停留在初級階段,未來需要時間去深耕細作。
楊傳書
是的,我也認同您的觀點。首先家裝行業會向大公司去邁進,從業者會聚集到大公司里,會出現許多小而美的公司,一大一小的模式可能會是接下來的行業趨勢。其次,您剛才的談話透露出一個信息:目前互聯網在家居行業的應用是一個巨大的價值洼地,還沒有人把這塊洼地填起來。
親力親為創辦《設計家》 扶持設計師發展
楊傳書
從業二十多年最有感觸的事是什么?
林帝兵
創辦《設計家》是感觸最深的一件事。最初做《設計家》第一本用的是效果圖,結果不盡人意。于是,第二本便決定呈現實景圖,為了呈現最好拍攝效果,請昆明五十多家攝影機構來拍攝,但沒有一家拍出專業的室內設計照片。之后從一線城市邀請專業攝影人士培訓公司人員半年之久,同時重金購買各種專業設備。解決了拍攝問題后,發現客戶家里沒有軟裝,作品呈現的效果不滿意,于是一邊學習軟裝,一邊去廣州、深圳買室內裝飾品,親自挑選掛畫、地毯、工藝品等等。
楊傳書
當初您這么辛苦創辦《設計家》的初衷是什么?
林帝兵
關于做這本書的初衷,要從早期我參與設計說起。做設計師最大的幸福感是客戶的認可,慢慢的我就會產生出一種偏執,希望每個客戶都滿意,我的幸福感不止在當時,當初服務過的客戶到現在還是我的朋友,我覺得我挺開心的。經歷過這種狀況才使我想出書,不僅為了得到客戶的認可還為了讓設計師們得到成長,養成重視作品等的習慣,十多年來《設計家》對設計師的要求體現的是對品質的要求。
奮斗過,不后悔!
楊傳書
每個人在奮斗的過程中總會有得有失,您有遺憾和后悔的事嗎?
林帝兵
沒有后悔但有遺憾,遺憾在于時間都被工作占用。當我全情投入進事業,發現我陪家人和培養興趣愛好的時間少了。幾年忙綠過后驚覺因為工作放棄了太多個人的部分,幸好工作也讓我收獲頗多,彌補一些遺憾。
楊傳書
在行業已打拼了二十多年,現在您有計劃退休嗎?
林帝兵
以前想過50歲退休去旅游等等,現在我認為旅游滿足錢和時間這兩個條件就行了。每個人的社會屬性不同,我的社會屬性決定我不能全然停下工作,什么都不做。所以我沒有定好我退休的時間,僅僅想把生活重心隨著年齡的增加進行逐步轉移,從工作時間中慢慢的抽出一部分留給自己去支配。
楊傳書
大部分成功的企業家都不太想退休,在外人眼里他們沉迷于對權力和金錢的追求。其實,在我看來這樣的人不退休是對工作的興趣和對社會的責任、價值。最后,契合咱們欄目“對話有趣的靈魂”標語,請您談談您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趣的人?未來有沒有做一些有趣事情的打算?
林帝兵
這個話題我曾問過身邊的人,大部分人覺得我是比較無趣的。由于我管理企業比較長時間了,平時會比較嚴肅,自然而然對我的印象就比較無趣。在商業邏輯下認為自己不算有趣,但在某些領域還是有趣的,關鍵在于遇到有趣的人,我會變得有趣。做有趣的事情這方面,沒有特意去想,只是更希望在未來一年變成一個有趣的人。
楊傳書
在我眼中林總是一個有趣的人,孩子的有趣在于好不好玩,成年人的有趣應該在于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,林總這么多年確實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。
編者按:在書目的交換環節,林總送了一本稻盛和夫老爺子的《干法》給我,他跟我表達了前段時間的日本之行對他的觸動——往往最真誠樸實的經營哲學才是最有效的。稻盛和夫老爺子一生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,這可能也是林帝兵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和鼓勵。大多數人的人生可能只能攀登一座山峰,但有那么一少部分人在到達了某座頂峰之后仍然有“ALL IN"的心態去攀登下一座山峰,林帝兵就是這類人,我覺得他是一個有趣的人!